- 藝海納川國際文化發(fā)展(北京)有限公司
- 地址/ADD:北京市朝陽區(qū)雙橋中路臨甲9號院辰園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3號樓
- 手機/Mob:18410125798
- 傳真/Fax :010-64681051
改變與堅持中的二姐
司馬平邦

以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女人的命運為題材的電視劇集,雖然向來產量不高,但幾乎部部都叫好叫座,最早的如當年陳小藝主演的紅透半邊天的《外來妹》――但它里面 的中國女人的命運――好命即打工,下深圳,那當然是1990年代文藝界對當代中國底層婦女改變物質生活即改變個人命運的簡單判斷,也許,2014年上半年 的“東莞掃黃”算是給這樣的命題一個正式的結論吧。
近年,如《春草》《傻春》和《小麥進城》,一部又一部地詳細描述了一批底層中國婦女在改革開放潮流里的“成功”,但這里的成功的標準一定是要賺大錢,這其實同時也是一種評價此時期中國男人成功的標準,若往遠了追溯,我覺得它們多多少少會受到當年日本電視劇《阿信》的影響。
去歲,有一部叫《溫州一家人》的電視劇,里面寫了一戶溫州農民家庭的改革開放奮斗史,就有家庭中一母一女兩個女人,分別在溫州和意大利的不同奮斗過程,從 某種意義上說,那部電視劇中的故事,是創(chuàng)作者集粹了許許多多溫州家庭的奮斗發(fā)達史而成,有許多的紀實性質,尤其是殷桃飾演的女兒在意大利的奮斗,可以說百 轉千回,頗為感人。
眼前這部《油菜花香》,看似舉之前改開年代中國女人創(chuàng)業(yè)故事之大成,亦是這個劇集序列里的又一部成功之作,它的長處在于故事真實、人物真實,所以情節(jié)的邏 輯也非常真實,用編劇周亞鷹的話說,本劇中的故事,真實度在六成以上,所以,它對中國當代社會和這個社會中的中國女人們的生活和命運有較強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力。
由顏丹晨飾演的江西農家女周英,其原型就是上饒作家周亞鷹的二姐(原著《二姐》),全劇的故事的大量段落亦來源于周家二姐個人的真實生活,我們即使是在這部現(xiàn)在經過無數(shù)度改編的電視劇里,亦能感覺到創(chuàng)作者對女主角的深情厚誼。
有意思的是,在本劇中飾演男主角――二姐夫詹福?的范雷,剛剛還在另一部河南農村題材電影《卒跡》中出演男主角,在這兩部作品里,范雷的表現(xiàn)都說得上可圈可點,演出了地道的中國農民氣質。
女人戲,因其特殊性,從來不離兩個大主線,家庭和事業(yè),當然更主要的是家庭和事業(yè)的矛盾,以及她們如何擺平這些矛盾的過程;《油菜花香》在表現(xiàn)這兩個主線 時,主要還是展現(xiàn)女主角周英如何在個人奮斗的過程里,分別打破了家庭和社會的雙重束縛,最終成為她的家庭和她周遭的社會的主宰者、領導者。
周英,從一個江西農村普普通通的鄉(xiāng)下妹子,成長為社會身份顯赫的女企業(yè)家(宋氏繡業(yè)的傳承者),其經濟地位在其歷20余年時間的奮斗后有了明顯改變,但沒 有改變的,是在她的奮斗下,她的家庭和家族關系沒有做出任何的本質改變――我個人覺得這是這部劇集先進意義的一部分,即它讓我們看到,改革開放中,什么是 應該改的,什么是不應該改的,什么樣的改變是對的,什么樣的改變是錯的。
《油菜花香》以女人戲出彩,它的女人戲又以情取勝。周英糾結與同村的詹福?和下鄉(xiāng)知青鄧京生之間的感情糾葛,雖然并不是故事原型的真實生活,但我相信這等故事應該發(fā)生在1970到1980年代那代許多年輕 人的身上,城鄉(xiāng)劇變、貧富劇變,加之在同一時期里發(fā)生的種種社會轉變,都給那些感情的糾纏備下了豐富素材,從商業(yè)意義上說,愛情和親情,仍是這部劇的賣點 之一,也是比較成功的賣點。
除此外,劇中,無論是圍繞周英身上發(fā)生的感情(不只是愛情),還是發(fā)生在其他人身上的感情,又都是可以用中國底層社會民眾的感情經歷一言以蔽之,這是這部 劇可以被稱為“淚奔大劇”的主要原因,周英一家,從村里地位最低的外來戶,奮斗到令人人艷羨的萬元戶和大企業(yè)家,個中酸甜苦辣皆為其時底層中國老百姓所親 身經歷的種種過往,故而情感也就格外接地氣,格外令人情同此情、心同此心。
《油菜花香》另一處最為感動人心的是中國人傳統(tǒng)的孝道在故事中得到巨大的張揚,從小村姑到女企業(yè)家的周英20多年時間,無論是經濟地位還是政治身份都有 了巨大變化,但她與家庭,尤其是與任何一個長輩之間的關系卻沒有變化,這里的孝道不只是家庭內部的,也包括家族內部的,更包括鄰里之間的,劇集尤其放大了 她與婆婆,同村一個以刁蠻和辛辣著名的長輩之間的婆媳相處,這位一直不喜歡兒媳的婆婆由著名演員王麗云飾演(車曉之母),顏丹晨與王麗云的許多場婆媳過 招,都堪稱婆媳相處的典范之道,尤其在最后,周英在喪夫之后,仍悉心盡力伺候婆婆,并使其牌位擺進宗族之列,突出女人至孝之道。
這讓我又想起趙本山的《鄉(xiāng)村愛情》系列,也一樣將孝道擺于最前,故事里的長輩都各有各的缺點,但故事里的晚輩卻各有各的孝敬。因為,這些是真正的中國人故事,只有中國人自己能有最深刻的體會。
